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管建涛)12日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休会时间,但黑龙江代表团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仍然兴致勃勃地坐在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
上午9时许,记者走进黑龙江代表团驻地宾馆的会议室,里面已经密密麻麻坐满三四十人,连一个空座都难找。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讲到,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代表们认真分析了黑龙江的“长”和“短”。“黑龙江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关键是要认清楚。”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说,黑龙江农业体量很大,粮食很多,这是我们的优势,但畜牧业产值低于辽宁,粮食转化能力还不高,这是我们的劣势。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罗涛认为,“对于黑龙江来说,原油、原煤、原木等资源是旧的长处,我们还要立足当前寻找一些新的长处,比如现有资源的深度挖潜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融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少华直言,黑龙江经济发展要和文化发展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黑龙江有中俄文化大集、哈尔滨之夏音乐节、俄罗斯油画展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近几年发展很快,但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赵少华建议,黑龙江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融入更多文化元素。
代表们发言和讨论场面热烈。省委书记王宪魁和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省长陆昊一边倾听代表发言,一边认真做笔记。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杨震最后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我认为这很有针对性,要运用法治方式来保障黑龙江经济发展。”
杨震说,在欧美发达国家,90%以上的民商案件都是由仲裁机构完成的,但我们还差很多。一些招商引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环境。他建议加快仲裁机构建设,重点解决招商引资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用法治方式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过去,代表们言犹未尽,离开会议室时,仍不时交换看法……
以下为3月13日《黑龙江日报》刊发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有色集团原总经理罗涛同志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发言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听来让人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必将成为推动黑龙江加快发展的一剂强心针。我认为,对黑龙江而言,习总书记的讲话主要体现为“四个重点,一条主线”。
所谓“四个重点”,即:一是“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二是“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三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四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
如何把这些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关系到黑龙江未来发展是否能够实现迎头赶超。
对于“黑龙江要怎么发展”这个问题,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比我更有发言权,我仅提四个建议供参考:
第一,要认真学习。在习近平总书记3月7日上午参加完黑龙江代表团审议后,黑龙江省委连夜召开代表团全体会议,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2日又举行座谈会,继续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我认为这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建议黑龙江省成立专门宣讲团,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宣讲好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让广大干部群众真正学习、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的讲话要求。
第二,要广泛宣传。黑龙江全省各地资源丰富、风景秀美、产业集聚,不管是现代农业、旅游业还是工业,都各具特点、异彩纷呈,值得大力推介,要在宣传好习总书记在参加黑龙江省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同时,深入发掘黑龙江不同地域的优势,集中在媒体推介,向省内外展示黑龙江的形象。
第三,要深刻分析。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要认真分析当前发展面临的优势和短板,对发展优势,要牢牢抓住机会,力求再攀新高;对发展短板,要条分缕析、寻求具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
第四,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借助外力,真正抓住、利用好国家支持政策,让好政策落地生金;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找内生动力,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
我支持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发展决策,愿意为龙江发展做出应用贡献。